【定档通知】2026(第六届)类器官大会,3月20-21日与您相约上海!早鸟票限时报名中!
来源:生物谷 2025-11-27 11:50
2026年(第六届)类器官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,3月20-21日上海召开!

疾病模型的革新是推动生命科学和精准医疗发展的核心动力。类器官与器官芯片作为前沿生物模型,凭借其高度模拟人体器官生理、疾病机制与药物反应的独特优势,正成为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变革的关键工具,并加速从基础研究迈向临床转化与产业化。当前,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,亟需生命科学、临床医学、工程制造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。
在此背景下,"2026年(第六届)类器官大会“以“从模型到临床:数据驱动下的类器官技术融合与产业转化”为主题,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与产业交流平台。会议将聚焦类器官在疾病建模、药物研发、精准医疗及再生医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,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、自动化生物制造、临床验证等关键议题,推动行业标准形成,促进技术与产业、临床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诚邀全球专家学者、临床医生、产业领袖及投资人共聚一堂,分享洞见、激发思维,共同推动类器官技术从“模型”走向“临床”,开创精准医疗新未来!
01
会议介绍
INTRODUCTION
会议名称|2026年(第六届)类器官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
会议时间|3月20-21日
主办单位|
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
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
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
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协同创新平台
指导单位|
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类器官技术临床应用分会
支持单位|
Organoid Research
Smart Medicine
Biomedical Technology
瑞金医院期刊编辑部
大会主席|苏佳灿、崔文国

扫码立即报名
主论坛
主旨演讲-1: 类器官模型的终极目标:重塑精准医疗的临床路径
主旨演讲-2: 中国类器官研究的机遇与挑战: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
发布仪式:
2025年年度全球类器官十大进展发布
中国类器官相关联盟专委会成立仪式
2026年中国类器官产业创新企业年度榜单发布
论坛一:类器官与精准医疗:从模型到临床的跨越
类器官指导下的消化道肿瘤个性化用药实践与挑战
类器官药敏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与临床验证流程构建
类器官模型在罕见病、遗传性疾病精准治疗中的突破
针对治疗抵抗性肿瘤(如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)的类器官模型构建与个体化治疗策略
圆桌讨论: 类器官临床转化的伦理、法规与支付路径
论坛二:智能与数据:AI驱动类器官模型分析与挖掘
人工智能在类器官高通量成像与表型分析中的应用
机器学习优化类器官培养体系与微环境构建
基于类器官多模态数据的生物标志物挖掘与疾病分型
类器官“数字孪生”概念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
论坛三:再生新篇章:类器官与再生医学
类器官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
利用类器官进行器官再生研究
再生医学中类器官的临床转化前景
圆桌讨论:类器官应用的标准化与规模化
论坛四:前沿模型构建:拓展疾病研究与药物筛选边界
类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进展与面临的挑战
基因工程动物模型与类器官模型的整合应用
肿瘤转移特异性类器官模型的创新
基于iPSC的来源类器官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
类器官用于器官发育与疾病发生机制研究
类器官技术的伦理边界与社会影响
论坛五:材料革新与仿生构建:类器官微环境的工程化设计
仿生细胞外基质(ECM)材料的设计与合成
材料驱动类器官功能成熟
血管化与共培养类器官模型的材料策略
生物制造与材料集成
面向临床转化的类器官载体材料
论坛六:脑科学与神经前沿:神经功能类器官研究新进展
新型生物材料在神经类器官构建中的应用与挑战
神经类器官模型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前沿突破
基于功能性生物材料的神经类器官血管化策略
第二届“未来之星”创新突破大赛
类器官大会试剂/材料解决方案峰会
产业沙龙
新技术/新设备发布会
需求接洽区
海报展示与评选
作为国内最先召开的类器官大会之一,生物谷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已连续召开了5届,共计为4000+行业同仁、300+国内外展商、200+专业讲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,与会满意度超过98%,获得一致好评!










早鸟票限时开售!


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即可报名!
展台赞助
演讲赞助
卫星会
茶歇赞助
午宴赞助
晚宴赞助
会刊单页
资料入袋
会议物料冠名等

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或“来源:bioon”的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资料,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。非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,须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。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,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